报告:2020年全球IVD市场将超700亿,我国增加空间巨大
然而,考虑到仿制竞争产品最终出现的可能性,预期这款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在2014年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BD日前刚获得一项新型助产器的生产授权,全权负责该设备的生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现在基本上要靠产钳,或者使用紧贴着婴儿头部的吸着杯。
医生们表示,这项发明有巨大潜力,能够在欠发达国家挽救婴儿的生命。如果医生缺乏训练,这两种手法都可能导致大出血,压坏胎儿的头部,或者扭曲胎儿的脊柱。Cohen表示,现在还不知道BD公司会如何定价,但是每套装置的制造成本应该在50美元以下。为解决难产造成的问题,一名59岁的阿根廷汽车技师Jorge Odón发明了新型助产器,该发明获得了医学界的认可,并受到了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赞助。而在发达国家,该项发明也有可能降低剖腹产的比例。
Cohen表示,很多发明都会进入试样阶段,但这可能只是全部工序的15%左右。BD公司全球卫生(Global Health)项目的执行副总裁Gary M. Cohen表示,我一看到这项装置,第一反应是就是积极的。生物技术:2014年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 2014-02-10 06:00 · GaryGan 纵观2013年的政府公开信息披露可以发现,在7位常委所视察的126家企业中,信息产业、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备受瞩目。
此外,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司、新兴产业二处处长谭遂曾在公开场合表示,2013年第三季度,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利润总额是22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13%,跟其他行业相比,盈利能力非常突出。众所周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考察活动通常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视察后往往会有相应的经济社会政策发布。在美国,仅去年一年就有45家生物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2013年的1-6月,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94.2亿元,同比增长49.8%。
虽然目前来看,美国仍是全球第一科研大国,但随着中国科研投入的急速上升,配套产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生物技术领域整体实力的稳步提高将不容小觑。2014年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经济的整体质量。
相信2014年,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更大支持下,市场前景巨大的生物科技领域将成为今年最值得投资的产业之一。同时,根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240.16亿元,同比增长77.2%。已经到来的2014年,将成为资本市场不平凡的一年。正在研发的这些药品中有300种是治疗癌症的产品、170种是治疗相关传染病的,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每年所创造的产值达到1530亿美元。
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发展重心正在逐步从小分子化学药转向大分子生物药的今天,生物医学已经成为大大增强人类生存质量的医疗手段之一。而同期,中国的科研开支增加了64亿美元,涨幅超过300%。在2013年11月12日召开的医药市场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BIO)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BIO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就介绍说,现在全球刚批准了200种新的生物技术,能应对900多种生物制剂,克服更多的病症。而中国由1.66%,上升到4.94%。
但更重要的是,国外生物科研机构看到了中国生物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更多的科研向华转移,生物科技研究会对国内众多的下游经济产业产生影响,从而带动更多的经济利益。其中生物制药类企业有6家,接近视察企业总数的5%。
根据BIO大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国处方药市场预计将以2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并将在2020年达到3150亿美元,而现如今中国的处方药市场规模仅为480亿美元,由此可见,生物医药市场的提升空间巨大。据此可以预见,2014年很有可能成为生物科技的发展年。
按实际购买力衡量,5年间美国的年度科研开支从1310亿美元下降到1190亿美元。这与中国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灵活的科研机构设施等无不关系。提到2014年最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就不得不提到生物技术领域。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为例,2007年美国在这一领域的开支占全球的51%,到201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45%。尽管目前中国的生物科技,尤其是居中国生物产业之首的生物医药领域发展较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仍落后,但落后同时也意味着其中的市场潜力空前。在生物科研向亚洲逐渐转移的今天,政府的支持态度也对资本的参与注入了信心。
此外,1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也明确了国家对于生物科技领域的支持。近日,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在科研领域投入的科研经费在逐步下降,而中国、日本同领域的开支均呈增势,这也使得亚洲在全球科研开支中所占份额上升了6%。
纵观2013年的政府公开信息披露可以发现,在7位常委所视察的126家企业中,信息产业、生物制药、装备制造等行业备受瞩目。2013年年底,艾美仕医疗信息研究所(IMS)在公布的年度报告中预测,随着中国政府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未来的五年内,中国的药物市场将增长14%-17%,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万钢表示,今年将加强战略高技术研发部署,重点突破包括疫苗与抗体、先进生物制造、绿色超级杂交稻等生物领域的关键技术,占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其中就包括要扎实推动实施生物医药、清洁燃气、大数据在内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工程。
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为持续拉高生物科技产业提供了动力。美国科研开支下降,而中国的科研经费上升,主要是因为美国大量的科研机构在向中国转移在Google Glass(谷歌眼镜)、Jawbone Up(卓棒智能手环)、Fitbit Flex(无线智能手环)以及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的明星效应下,智能穿戴于2013年一夜成名,并成为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加,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特征日益凸显。
智能手表的小巧、易携带、智能、装饰性更强等优势再一次得到人们的青睐。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智能穿戴产品将开始融入大众生活,并将改变大众生活方式,这种强大的力量不容小觑。
毕竟拥有便捷、高效、前卫等特点,集合健康、科技、智能等概念,酷炫的智能穿戴设备很难不令人向往。可穿戴设备活了,2014成行业转折年 2014-02-10 06:00 · wenmingw 有人说,2013年以前,智能设备是死的,没有温度,没有触觉、味觉、视觉,输入一个命令,按下一个按钮,它才知道你要什么,如今经历过漫长冷兵器时代的智能穿戴设备真的活了起来,并成为2014年最值得关注的行业之一。
2014年将会成为可穿戴设备发展的转折年。智能穿戴设备的范畴将在2014年不断扩大,迅速占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共同构建互联网化的智能生活新风尚。
基于上述原因,进入2014年,智能穿戴概念无疑是具有指数级增长潜力的领域,一个全新的科技产业生态链条正在日渐壮大成型。同时,外观有卖点的更会吸引消费者购买,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可穿戴设备作为一款高科技产品,如果再具有一个时尚的外观,将会更加炫彩。2014年,全球新经济周期开启,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进入长期复杂的调整期,美国、欧盟经济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长趋缓。如果说2013年是智能穿戴产业的元年,那么2014年将成为智能穿戴产业创新蓬勃发展的一年,2014年智能穿戴产业的创新将向三个方向发展:其一是信息交互型产品,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沟通途径以及全新的使用体验﹔其二是健康监测类产品,尤其是面向老人、母婴、儿童、减肥一族等细分人群的产品,将会得到更多的市场机遇﹔其三是体感控制类产品,为用户提供与智能终端更加便利的交互方式以及更优秀的交互体验,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场景下,体感控制类产品有更强的适用性,如眼动控制、脑电波控制等。
拓宽的盈利空间从盈利空间来看,在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中的2014年,智能穿戴产业具有高成长性,可挖掘利润空间大。据美国消费电子协会的最新调查显示,在未来12个月内,具有专用可穿戴健身设备购买意愿的消费者为13%,相比去年同期的3%翻了两番。
迎来爆发期的智能穿戴技术在引领未来潮流之际,也将接力2013年出尽风头的手游概念,成为2014年资本市场中又一波科技概念的爆炒源泉。2014年,我国将进一步深化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业内人士预计,未来我国在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将维持稳步增长,增幅仍将保持在20%以上,RD投入强度将继续提高,通过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和资金链,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利润率将随之提升,高技术产业真正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良好的政策环境(RD)从政策环境来看,在深化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2014年,智能穿戴产品将受到更多激励创新产业政策的支持,仪器是在产品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上(RD)。而智能手机的衰落、用户便携性需求的增加、商业模式的转变、盈利模式的开拓、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传感器功能的升级、高性能低功耗处理芯片的推出等都为智能穿戴的成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